QQ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0535-6737371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app开发制作_烟台app制作公司_烟台app开发公司 > APP最新点评 >

移动医疗APP统计分析:移动医疗产品的市场细分

来源:铭硕网络   日期:2018-05-02 13:15:22

微信中的一个漂流瓶功能都可以单纯发展成为一个APP,同样很多移动健康医疗功能也在细分市场上寻找生成壮大的机会。
本文对市场上现有的移动医疗APP的统计分析总结,希望可以给那些对移动健康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些参考帮助。
市场细分:依据用户的需求和欲望、使用行为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用户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用户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用户构成的群体。
小而美的产品,大多并不是像市面上一些产品负责人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有情怀,所以我们选择小而美,而放弃大而全”,其实说到底就是定位的问题,并不是不想做大而全,只是做不到,或者说已经被被人捷足先登,自己已经没有了先发优势,根据市场的细分以及竞争战略,只能强大竞争对手的盲点或者看不上的点进攻。
所以选择一个小的细分市场,市场细分后竞争也随之降低,但竞争还存在,所以就需要进一步做精做美,其实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在不断的发展和迭代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大而全的趋势,即使细分市场再小,也会面对不同需求的用户,除非你的产品市场小到了点的维度,但是那样其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用户的饱和量限制了产品的发展和以后的收益。
做产品要克制,尤其当定位是在细分市场时,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轻松了,因为现在移动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用户量,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就得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就得将小慢慢变大,但是对于细分市场的产品来讲还是得回到初心,找到你的核心需求,重点完善你的核心能力,通过口碑再在核心用户的周边扩展新的用户群,这个时候产品功能也好内容也好就得慢慢向外延伸了,但是节奏不宜过快。
很多产品都是从工具再到平台,最后才形成自己的生态,工具类产品可以说市场不断细分后的一种普遍的产物。
市场的细分说到底是用户的细分,用户的细分是本质,但是根据细分的表象因素,可以将移动医疗市场上的APP按照以下三个大的维度进行细分:功能(健康管理相关的功能细分)、内容(疾病的分类细分)、用户(用户的基本属性细分)。

一、按照健康服务功能细分
 
在《40个健康医疗APP服务功能的统计》中有介绍现在市面上医疗APP中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功能有哪些,其中有列出37个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功能(见表)

就像早期的12306,UI交互惨不忍睹,但是该类产品的体检关键要素是找的到车,可以预定,早期12306第一点是做到了,但是第二点,特别是在订票高峰期系统很容易崩溃,但是由于订票是刚需,而且早期只能在12306上订火车票,所以也不影响其用户量;像健康医疗类的互联网产品,总结了以下体检关键要素:专业、高效、信任、有趣。
专业
【专业】:用户之所以身体有问题了会寻找医生询问,就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医生相对普通用户来讲,对健康疾病问题的了解更专业,如果医生、平台提供的健康知识和建议还不如用户道听途说的内容可靠,那还有什么必要去问医生,医生的建议或方案也不会得到用户的认可。
其中一个健康类产品的【专业】包含有四个方面:平台工具的专业、平台内容的专业、服务流程的专业、线上医生的专业。
产品提供的健康工具够专业,像健康问卷、健康评测、健康计划等必须是在市场内公认或者是多名医学专家共同商定的结果,决不能是从网上或者请几个二流医生随意组装组装就完成了,这样的影响是导致用户得不到合理可靠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更有甚者会导致问题更为严重或者新增不少新的问题,最后就是用户对产品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对产品的服务的可靠性失去信任,口碑扩散,用户大量流失。
高效
【高效】:用户采用网上寻医问药解决健康问题,而不去线下医院就诊,很大原因是因为网络渠道方便快捷高效,不像线下医院流程那么繁琐,所以产品中的各种服务流程必须化繁为简,为用户节省时间。
其中【高效】主要提现在三个方面:平台各种医疗服务流程的高效,线上医生处理各种问题的高效,用户找到各种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答案高效。
信任
【信任】:对每个产品而言得到用户的信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特别是医疗行业,因为涉及到生命的健康,如果一个健康类产品做到以上说的平【专业】【高效】,其实已经可以得到大多数用户的信任了。
其中根据健康医疗类产品中的角色分析,信任主要提现在人与人的信任、人与产品的信任:医生对平台的信任、用户对医生的信任、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用户对用户的信任(病患社区中必需)。
有趣
【有趣】:最后的【有趣】可以不涉及相应的健康领域,主要是表现层的UI交互、内容、活动等,健康医疗虽然是一个及其严谨的行业,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在产品表现层面加入有趣生动的元素。
其中主要可以从健康知识、健康资讯、健康福利活动,以及用户间或用户和医生间的互动等方面入手。
相关阅读:
88.6%的医生下载使用移动医疗类应用,且其中94.3%的医生安装两款以上医疗类应用。
数字化营销正在影响各行各业。
一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政策改革进程加速;药品流通两票制、医药代表备案制,以及越来越多的降药价措施相继出台,影响着企业战略、市场发展及产品销售。
另一方面,信息媒介及受众习惯的变化也影响着医学传播及营销方式,呈现出新的趋势。
在近日79届药交会上,泽桥传媒&艾瑞咨询发布《医学传播受众研究报告》称,我国高学历医生占比逐年提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2002年的28.0%增至2014年的47.5%。整体而言,我国医生学历水平提升,素质显著提高。
医生主要学习途径转至线上,专业媒体、教育平台使用率高。
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医生人群主要的学习途径,其中在线医学专业媒体、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文献数据库和在线社区或社交App是医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占比分别为58.2%、40.2%、39.7%和34.8%。
数字营销和知识付费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近4000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占比将超过50%。受网民人数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中国数字营销在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作为广告基石的流量,其固化现象越发明显,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量增量放缓;2)流量存量向头部集中。艾瑞分析认为,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除了数字营销,在线知识付费模式被认为是新风口。
在线知识付费产业的主要业务逻辑是基于用户的主动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以跨领域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的在线知识服务,提升其达到求知目的的效率。
从免费且海量的互联网内容转向需要付费、目的性强的在线知识服务,用户对即将浏览/收听的内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获得感。但信息过载环境下,人们愿意为了在线知识服务付费的核心逻辑包括多方面,比如通过付费获取通过常规的公开、免费渠道较难获取的信息和服务;出于对KOL在专业领域权威性的信任,通过付费获取其对于相关领域的内容输出或背书内容;为了达到实践性目的,通过付费获取从发现问题到方案实践等各环节的全面且深度的配套服务。
根据艾瑞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月独立设备数和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已分别达到1.43亿台和4.1亿小时,与2017年初相比,涨幅分别达到73.7%和100.3%,其中,其最高月度增速分别超过11%和26%。
“对症”医生需求
根据上述报告,49.5%的医生认为信息过量、缺少个性推荐是现有学习途径最主要的问题;39.4%的医生认为缺少同专家交流机会是现有学习途径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医生工作时间长,分配在学习上的时间有限,因此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知识与学习时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88.6%的医生下载使用移动医疗类应用,且其中94.3%的医生安装两款以上医疗类应用。50.5%的医生通过同行推荐了解或使用互联网医生服务,45.7%为自主浏览医学资讯,39.5%通过参加学术会议,21.2%通过企业地推的方式了解和使用互联网医生服务。
65.0%的医生平均每周在互联网医生服务上的使用时间在7小时以上,35.0%的医生在互联网医生服务上的使用时间在7小时以下。整体来看,医生人群平均每周医学在线10.57小时。
其中,医生专业工具类、医学社交类和医学资讯类用户使用频率较高,平均每周使用4次以上的医生占比分别为51.2%、40.3%和40.1%。
医生社区平台(如丁香园和医脉通)和医生专业工具用户覆盖率在60%以上,其中医生社区平台覆盖率最高,且为医生最常使用的医学服务;医生社交(如医联)、文献数据库和医学资讯等三类的用户覆盖率在50%-60%之间;诊后随访、医生学习和挂号问诊等三类的用户覆盖率在50%以下。
医生人群认为最为重要的需求是学术需求,其次是医患互动和同行学习交流的需求,再者是影响力塑造、晋升和增加合理收入的需求。
23.4%的医生最希望获取视频影像类的学术信息,22.9%的医生最希望获取专业书籍类学术信息,最希望获取的其他类型学术信息依次为培训资料、学术会议和期刊文献。
在学术内容上,医生对病例分析最感兴趣,其次是学术会议现场直播,再者是专家访谈和远程手术会诊。每天在移动端观看视频次数集中在3-8次,观看时长在0.5-2小时;主要观看渠道是医学专业微信号、网络视频平台、医疗APP以及医学专业网站。